春天到了,气温回升,万物复苏,一派欣欣向荣。春天带给我们生机勃勃的同时,您别忘了,猪场的寄生虫又该肆虐了!大家往往过多的关注细菌、病毒给猪带来的疾病影响,而忽略了寄生虫对猪群健康的影响。
看到这里,很多人该嘀咕了:我驱虫次数不少,用的产品都数不过来了,怎么效果还是不好?那么,年年驱虫,你对寄生虫有全面的了解吗?你的驱虫方法对么?你有一个全面的防控策略吗?
寄生虫的分类
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;
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、鞭虫、结节线虫、肾线虫、肺丝虫等;
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;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,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、肝脏和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.穿过组织造成组织损伤;蛔虫在肠道内常会造成肠道阻塞,在胆管内,造成胆道阻塞。产生的毒素会引起猪慢性中毒或贫血,有些寄生虫分泌一些特有的毒素,使宿主中毒;另一些寄生虫则造成猪日增重减少,抗病力下降。
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、虱、蜱、蚊、蝇等;
猪被寄生或吸血部位受刺激,产生痒感,猪不停地啃咬痒部或躁动不安,在物体上摩擦造成皮肤出血与结痂、脱皮等皮肤损伤,引发渗出性皮炎。传播各种疾病,如附红细胞体、支原体、衣原体、螺旋体和各种细菌、病毒病。
不同驱虫方法的优劣
Ø 不定期驱虫:某些猪场以发现猪群有体表粗糙、粪便中有虫卵、猪体消瘦等症状时确定为驱虫时期,这种做法是比较直观和针对性强,缺点是驱虫不彻底。
Ø 一年驱虫两次:在每年的(3-4 月份)和(9-10月份)进行驱虫,一年两次,对全场存栏猪全部进行投药驱虫,这种方法操作简便,实用也易于实施。但是如果选择的驱虫药不具有长效性,间隔时期足够蛔虫完成两个世代的繁殖(蛔虫的生活周期长达 2.5~3个月)。
Ø “四加二”驱虫方法:猪场中的种猪一年4次驱虫(包括空怀母猪、怀孕母猪、种公猪),商品猪20kg与50kg左右各驱虫1次。此种方法对于体内驱虫效果明显,但是忽略了对体外环境中寄生虫的灭杀,效果往往也不理想。
Ø 同步驱虫模式:通过研究寄生虫的生活特性,在“四加二基础上”采用三个同步驱虫模式,即:“口服药剂+体表喷洗+环境消毒”从内到外、三位一体彻底杀死寄生虫及虫卵。
口服药剂:使用对怀孕母畜无副作用的的驱虫药,如福拜,按 0.75kg/t拌料饲喂,连用7天。
体表喷洗:在口服用药第3天,开始体内外同步驱虫。体表喷洗驱虫药前应先用温水冲洗干净猪只,待猪体表干燥后才能进行。主要针对于蜱、疥螨等体外寄生虫,同时圈舍的栏杆、墙缝都会有螨虫的存在,该方法能有效地杀灭环境周围和猪体表的寄生虫。
环境消毒:科学的驱虫方式必须配合环境消毒,驱虫后必须对猪舍进行严格冲洗消毒,有效地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,为保证驱虫效果,应将驱虫后的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,利用产生的生物热杀死虫卵和幼虫。平常多使用干粉消毒和石灰粉,控制猪舍内的湿度,保证环境的干爽,防止寄生虫的滋生。
正确的防控措施
选药要恰当
药物是目前猪场应对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,生产中常见的药物其成分主要为伊维菌素,阿维菌素、左旋咪唑、芬苯达唑、阿苯达唑和磺胺类药物等。
其中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同属一类,具有广谱驱虫活性,对各类体内外寄生虫如线虫、螨虫等均有效,尤以对体外寄生虫螨虫效果最为明显,驱杀效果显著、用药量极小,但对绦虫、吸虫等无效。芬苯达唑和阿苯达唑属苯并咪唑类药物,对体内寄生虫如吸虫、绦虫和线虫敏感。妥曲珠利属三嗪酮化合物,具有广谱抗球虫活性。因此多组分联合使用,才能使驱虫谱更广、更安全、更省事。
管理要跟上
寄生虫病的发生一般都需要一个完整的传播链,且很多都要经过多种动物依次传递, 才能导致最终猪只的发病, 所以对寄生虫病来说,强化管理措施的执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第一:做好封闭猪场的工作,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,新引进的种猪应在隔离期间进行粪便及其它方面的检查,并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重复驱虫,严防外源寄生虫的传入;
第二:严禁饲养猫、狗等宠物,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,定期做好灭鼠、灭蝇、灭蟑、灭虫等工作,消灭中间宿主;
第三:坚持做好本场寄生虫的监测工作。猪舍必须经严格冲洗消毒,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,有效地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。
专家推荐驱虫方案
种猪每3个月一次,福拜按750g/吨拌料,连喂7天。
保育猪20kg与50kg左右各驱虫1次,按750g/吨拌料,连喂7天
引种混群前一周一次,按1Kg/吨拌料,连喂7天。
(来源:网络)